有关华为IoT的若干关键词
文库划重点:著名的足球教练穆里尼奥有名言曰:足球,是人类一切感情的总和。而对照今天各界密切关注的家居IoT——也可以说是用户对于科技的一切感情的总和——因为关系到安全、关系到便利、关系到生理与心理,甚至关系到家庭幸福。IoT不仅是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产品系列,而是一大群产品的多维关系集合。
12月初,在华为手机销售屡创佳绩的同时,一贯不显山露水华为IoT开始亮相发声,宣布华为在IoT与智能家居领域的战略规划和已完成布局——它与手机一样,同样属于华为声名显赫的消费者业务部,而且已经囤积精兵良将、低调潜行两三年。
由物联网到IoT,这个领域众声喧哗。欲在其中分一杯羹者成千上万,但是结果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即使是几家巨头,也只是徒具其形,难见落实。这时候出现的华为IoT,如果没有华为手机崛起的经典案例,那么大概率会被视作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处烟尘之一而已。
但是,正因为7年前,余承东执掌华为手机,发出豪语,并且一一都能在红海血海一般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中兑现,因此,业界也好,用户也好,都不免对华为IoT不敢轻视,甚至有所期待。当然,此时此刻,更多的是各种疑问。而我们根据对于华为以及业界的走访,尝试就其中一些关键词展开想象与推导。
华为IoT凭什么?
经济大环境趋冷,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传统制造业举步维艰,几年来,有着想象力与潜力的IoT产业,几乎已成兵家必争之地,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厂商都不忘各展神通。一般人们已经认为小米有设计、阿里有场景生态、百度有语音。那么不声不响的华为此时出招,有什么法宝?
要回答这个直接而具体的问题,可以站得高一些来看。著名的足球教练穆里尼奥有名言曰:足球,是人类一切感情的总和。而对照今天各界密切关注的家居IoT——也可以说是用户对于科技的一切感情的总和——因为关系到安全、关系到便利、关系到生理与心理,甚至关系到家庭幸福。
IoT不仅是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产品系列,而是一大群产品的多维关系集合。目前的IoT产品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底层技术、产品交互和用户体验,却远远没有达到IoT让消费者满意哪怕是基本满意的地步。各种看似一网打尽的无穷连接中,用户的体验被相当大程度被忽视了。
所以,这次在IoT领域,华为的底牌,就是通过综合的通信解决能力、AI核心技术,再到终端覆盖面,构成的饱和优势,让用户体验到IoT的各种妙处,最大限度减少各种不快。
IoT为什么是华为?
实事求是来说,大多数进入IoT的企业,也都是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为什么他们做不到的,华为能做到?这里面还真有门道——长时期的持续投入,关键细节的决定性突破。这两点,可能大部分同行都做不到。要么是决心不足,要么是投入不够,要么是没有技术积累。
给设备连接网络是一个不难实现的简单工作——加入门槛很低,这也是为什么号称IoT的企业如此多的根本原因。然而在推动了这个最简单甚至简陋的连接之后,用户得到的体验跟厂商描绘的未来之间的距离之远,大家都懂。
粗陋的连接能力,把IoT产品推向了开发、购买、安装,每一个环节对于用户来说都是繁琐的过程,而且经常因为连接都不稳定而陷入挫败的不快心情。
无论是手机、音箱还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设备正在有可能成为家居IoT的入口。然而生产容易,用各种营销手段让消费者买个两三件回家也容易,但是如何让整个IoT矩阵能够有机运作起来,这就是非常考验网络连接底层技术和IoT产品设计能力的问题。
华为在IoT世界的真正底气,就在于对连接这个“关键环节”的捕捉和再塑上。我们在这里,就不需要重复细节决定成败这种陈腔滥调,但是如何能够在细节上取得决定性的成功,这真是靠技术,靠积累,换而言之,是靠长期投入。
目前这个例子非常有说服力——用华为手机和HUAWEI HiLink来连接家居IoT设备,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自动发现自动一键连接的产品方案。用户不需要经历扫码、长时间的等待调试,几乎是没有意识到就可以轻松完成连接。对比现在一些智能设备甚至找个针头戳戳戳才能重启,这样带有强烈上个世纪感受残留的操作场景的出现,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至于让家居IoT用户非常困扰的设备掉线问题,在华为HUAWEI HiLink体系中,设计有专门给IoT设备的智能绿色通道功能,可以保证IoT设备的优先级网络使用权,避免重要设备随意掉线。这个功能基于完全不同的通道设计来打造,从底层协议上解决了用户的掉线担忧。
为什么华为IoT敢开放,能开放?
建立生态,这几乎是不证自明的康庄大道,而建立开放的生态,也几乎是刻下所有(除了苹果之外)大公司指数级发展的必然一步。同时,开放也是绝大多数中国公司很难迈出的一步。
因为后发优势,因为技术积累,因为华为集团的国际化视野与实践,所以华为CBG消费者业务部,在规划IoT产品时,就能够有一个不证自明的出发点——建立一个HUAWEI HiLink提供的广泛开放与用户为中心的IoT战略。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惊呼,原来华为在IoT,想干的是一个超级平台!但是厂商到平台,这个跨度是不是大了一点?答案是,跨度不小,但是值得。
华为的IoT思路,不会为了封闭独立王国的幻觉,去做重新发明轮子这种低效率的方式。华为不需要胁迫千千万万的小硬件厂商卖身才能加入自身体系,更不会把消费者认可的已经成熟大家电厂商排除在外,而是开放连接能力,让各种各样的厂商都能轻松接入HUAWEI HiLink,在HUAWEI HiLink体系中找寻优化自身产品的适合方案。
目前,国内主要家电厂家,以及特沃斯等新锐智能家居品牌,都已经成为HUAWEI HiLink的合作伙伴,这次京东IoT体系的融入,显然让HUAWEI HiLink的生态开放能力又跃上新的高度。
之所以华为IoT能依靠开放建立生态,并取得同领域不同品牌的共同认可。首要原因当然是华为本身在手机和其他入口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庞大的华为手机用户群,和华为全球第二手机厂商的出货量,让IoT家居产业很容易接受与拥抱。
供应链是工业化时代的概念,在华为逐步建构IoT的新关系之中,生产者为下游,消费者反而成为上游。华为正是通过对于消费者/用户的信息的了解与洞察,推出连接高效,把联网能力做细做精的解决方案,这也得益于华为在IoT领域的技术与解决方案积累,以及充沛的研发优势。
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赋能。
在推理小说之中,有所谓的“本格派”的“硬核”推理,通过实打实的推理技术来解开谜题破案。而与此类似的是,华为是公司之中的技术本格派,不取巧,不绕弯,靠技术上的高密度投入与持续研发来取得突破,改善客户体验。这种坚韧取向,不由让人想起了同治中兴主将曾国藩在湘军之中推行的扎硬寨打呆仗的坚持。
华为IoT的战术组合:战略纵深+白刃战
根据华为IoT的战略规划,在开放优势的基础上,华为正在建立三个圈层的IoT入口体系:围绕手机这个原点构建AI体验中心;构建8种用户能接触到的IoT入口(比如音箱、手表、耳机)作为交互外延器,组成第二交互圈层;家居设备、安全设备、家电设备等泛IoT矩阵,将围绕HUAWEI HiLink的连接能力构筑第三圈层。
以1+8形态,逐步组建环绕用户多种交互需求的AI交互中心,并向外延不断拓展,引入生态合作机制和开发者计划。此举为华为智能终端设立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未来的角逐之中,依托目前狂飙突进的华为手机,及时建立起足够丰富的相关产品矩阵,应对下一个时代的可能变化。
比起其他产品来说,IoT设备的一大特点,就是线下的真实场景体验,这往往是激发用户购买的直接动力。因为大部分用户并不了解各类宣传得天花乱坠的IoT设备的价值与特点,实际上各家的产品区别确实也很模糊。
华为这样一个技术公司,在中国密密麻麻的营销公司包围之下,如何突破?这对于华为来说其实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此让客户感觉到、了解到、体验到,也就成了适应IoT时代的市场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称之为华为IoT发起的白刃战。华为正在积极改变自身在移动时代的市场与商业习惯,让产品与用户有更多的感性接触与温度体验,这是今天华为IoT不能回避的必然之路。大炮不能上刺刀,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心智的,还得靠短兵相接的现场推动。
事实上这方面华为做的已经比起说的多得多。华为原本计划今年在全国建立1000家IoT体验门店,而到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200家。并且后续很快还有这个数字的翻番。
在多开门店,增强用户体验触发点的同时,与生态合作伙伴的融合,扩大用户使用价值,这就需要争取更多盟友,把自己的小伙伴团结得尽量多,用户才可能方便地接触到华为IoT,合作者与渠道商的关系也是需要着力打造的。华为与京东的打通合作,华为也在打造世界最大的IoT实验室“方舟实验室”——向合作者展示IoT的智能体验;向渠道商展示IoT如何更好的线下展示售卖;向房地产商展示IoT与家装的融合……
三项考核
可以说,华为的IoT发展,借鉴了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之路,构筑生态,赋能他人的取向清晰而坚定。而对于其发展,华为的IoT首席战略官邵洋也坦然披露,集团对于IoT的考核指标就是三项。
一,比如说中国今年有5亿部连接设备,其中有多少个支持了HUAWEI Hilink,这是第一个考核项。这个叫支持率。
二,比如说有一亿部支持了HUAWEI Hilink,那么这一亿部里面,有多少被连上华为云了。
三,连上华为云的设备里面,有多少的日活。
这已经是典型的互联网生态的评估标准,在2018年的这个冬天,华为IoT的起步不晚,起点很高,一年后以及三年后能够实现多少,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会不会像华为手机那样实现梦幻一般的崛起呢?真是值得拭目以待。
(文章部分插图在不影响内容整体和观点的前提下,哈希力量有删节)
收录于哈希力量,手机站省略本文固定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