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从教育的源头赋能人类——专访世界人工智能教育学会会长罗丝·卢金
文库划重点:在我看来,未来教师这个行业会变得非常不一样,教师的职业内容和性质会发生巨变。科技不单单是技术,它需要有更多的人情味。科技和人文要结合。教育可以更好的跟科技结合,在科技的帮助和辅导下,教师工作会变得更加有趣,教师也更加享受教育的过程。
决策者必须认识到,利用人工智能去开发新的教育系统,是21世纪以及未来教育的目标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国际教育界都在追问:人工智能对于教育意味着什么?
“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去教育全世界的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把高质量的教育提供给每个人,”世界人工智能教育学会新任会长罗丝·卢金(Rose Luckin)女士如是说。
作为伦敦大学学院(UCL)教育学院教授,罗丝·卢金女士长期研究人工智能教育,曾出版专著《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21世纪教育的未来》,被评为教育界2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近日,在第二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期间,罗丝·卢金女士接受本刊专访,对人工智能表现了乐观而开放的态度。
在罗丝·卢金看来,AI技术进入教育界是自发性的。在技术的助推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处于变化之中,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在深化。
罗丝·卢金提出了“原智能”的新概念,即准确的自我关注、感知自我的智能,这种智能可以让学生实现目标、发现目标,在实现过程当中保持自信,“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开发这样的原智能。”
“现在技术发展得非常快,而教育界对未来缺乏前瞻性。”罗丝呼吁决策者要有前瞻性,“决策者必须认识到,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新的教育系统,是21世纪以及未来教育的目标。”
“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去教育全世界的人”
《财经》:对于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有的人悲观,有的人乐观。作为世界人工智能教育学会会长,您属于哪一种?
罗丝·卢金:我是比较乐观的。差不多20年前,我就开始学习AI和教育。作为一个教育者,我觉得最美妙的事情,就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去教育全世界的人。通过技术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把高质量的教育提供给每个人,这是教育者此前完全无法做到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每个人都有了高质量的教育,我们可以实现多么伟大的事业。作为教育者和家长,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我一直想搞明白,一些人悲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财经》:悲观者的代表就是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他认为,人类需警惕人工智能的发展威胁,因为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人类将无法与之竞争,从而被取代。
罗丝·卢金:霍金先生的观点代表了世人最普遍的担忧。科学家发明人工智能,又对自己的成果感到忧虑,这是可以理解的。科技有两面性。我们一定要了解它的好处,利用其优点,最大化地减少和克服其存在的问题。就像霍金在评论人工智能时所说的那样,“对于好坏我们仍无法确定,现在人类只能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人类和环境有利,人类别无选择。”
我乐观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希望让现在所有的受众看到AI的好处。我当然知道AI肯定会有一些问题,但是大家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只要一谈到AI就点害怕,就会蒙蔽我们自己的双眼,拒绝科技。如果人们对人工智能了解更多的话,他们可能就会少一点担忧,就不会觉得未来有多恐怖,从而减少消极想法。
《财经》:何况,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现实。
罗丝:因此,我们希望普及大众对AI的认识,减少误解。对于我个人而言,现在最大的困扰就是如何能让广大的教育界接受AI教育。
AI技术其实一直在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危险是存在的,需要我们去直接面对。如果我们连这样的勇气都没有,不敢承担危险,不做出改变,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孩子们,贻害未来。
《财经》:美国总统罗斯福有句名言,“我们唯一恐惧的,可能是人类的恐惧本身”。
罗丝·卢金:这也是我想说的。AI技术进入教育界是自发性的,教育自身在变化中,身处教育之中的人也在变化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说不定未来孩子们和教师们会更加欢迎技术
人工智能提供了教育发展的巨大潜能。就像现在的教师,通过考试成绩来看孩子的学习成效,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可是以后随着AI技术的发展,我们其实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因为科技技术进入到教育系统后,我们会有更多、更长、更宽的尺度来衡量、来追寻孩子们的进步和发展。我相信,借力AI技术,推动人类智力不断演化,可以实现更智能化、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和学校会被取代吗?
《财经》:教育界对人工智能的担心是很普遍的,一些科幻电影和小说似乎加剧了这种担心。比如,未来知识像电脑的U盘一样插入大脑,从而取代现在的教育。
罗丝·卢金:在AI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虽然它仅仅是辅助工具,但是教育界确实担心未来它可能会取代教师的地位。但是随着技术不断地发展,现在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AI只能是教育的一个辅助工具,因为在孩子们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是无法被AI科技所取代的。
《财经》:是不应该被取代,还是不能被取代?
罗丝·卢金:是不应该被取代。实话实说,我其实也有一点担心。如果教育界出现资金紧张、资源匮乏,可能会有强大的外界资本进来,宣称可以把AI运用到教学当中,它们可以不眠不休,不需要假期,购买AI系统虽然可能很贵,但是大规模使用会很便宜。如果这样,今后AI真的可能会代替教师。我不赞成这样做,这也是我焦虑的一个问题。
《财经》: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有些人出于对职业的担忧,就觉得不如停留在目前的状态下,一切保持不变。
罗丝·卢金:这是不可能的。我非常理解某些教育者的心理,他们因为害怕而拒绝改变,拒绝去了解技术的发展。可是要知道,AI今后肯定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教育,所以我还是希望,教育者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开放性的心态,认识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变革。这就需要回到根本问题上来:教育行业也需要变革。核心是,如何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职业才能不会被AI发展所取代?
在我看来,未来教师这个行业会变得非常不一样,教师的职业内容和性质会发生巨变。科技不单单是技术,它需要有更多的人情味。科技和人文要结合。教育可以更好的跟科技结合,在科技的帮助和辅导下,教师工作会变得更加有趣,教师也更加享受教育的过程。
《财经》:教师要变,学校也要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作为一种教育的机构,将来会和现在完全不同。甚至有人说,将来学校会消失。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罗丝·卢金:有这个可能。我们的教育系统今后到底走向哪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可能担心未来社会里学校是会消失,但是今后大家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教育系统,怎么样去管理?
把学校仅仅视为孩子们读书学习的地方,这是不对的。学校属于社区的一部分,是孩子们成长交往的地方,它教给孩子们的东西远比书本还多。所以,教育系统如何发展?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什么?未来学校怎么样?教育改革走向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世界教育界同仁共同思考、共同探讨。
未来教育界的三大演变区域
《财经》:在科技发展的压力下,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变革?
罗丝·卢金: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变化,未来教育界主要有三个演变区域:首先是适应性(adaptive),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利用科学技术,推进个性化(personalized)学习;其次是浸入式(immerse),把科技技术应用于教育中,实现浸入式学习;第三是可持续性(sustainable),跟上科技发展步伐,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网课,将来要升级换代。
其实,我们并不能很好的预见到技术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技术如何跟教育更好的融合,主要还是看宏观大环境。教育的未来,主要取决于宏观社会环境的变革。
《财经》:您的意思是说,如果整个社会都人工智能化了,那么教育也是很难幸免的?
罗丝·卢金:是的,大环境下的改变可能会影响教育。教育要跟AI非常好的融合在一起,首先需要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社会,可以接受科技变革;其次辅助体系一定要好,AI需要非常多的不同产业的帮助;第三,教育系统要保持高度开放,乐于接受变革。
如果这三点同时具备,就可以让教育工作者更容易的接受AI和教育的融合,同时让教育者个人不断发展。其实,人们是非常容易被说服的。只是要给他们信息,让他们认清事实,人们其实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财经》:由于我们通过机器做越来越多测试,未来可能机器更加了解人,人自己会更多相信机器所说的信息,反而对自己本身不太了解。
罗丝·卢金:人可能被机器误导。在AI时代,越来越迫切的一个问题,就是人要了解自身,要面对自身,追问“人到底是什么”。人一定要首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才不会很轻易的把你的一切都告诉机器,让机器来控制你。我们也需要思考,人类自己的智能到底如何运行,如何去利用,然后再利用人工智能来构建、补充未来人类的智能。
《财经》: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要了解自身,教育者也应该反思: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
罗丝·卢金:有些人认为,教育就是教授学生知识。其实不是的,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授之以鱼”的过程,它还提供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帮助。教育的本质,就是人们如何运用知识来回馈社会,让社会和人类变得更加繁荣。教育者如何运用AI技术,如何更好地和AI技术合作,来回馈社会,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财经》: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罗丝·卢金:不管是哪个国家,将来学生都会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成为辅助。不管是科技进步,还是社会进步,一定会走到这一步。同时受科技的影响,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可以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教师们提供非常智慧的引导,来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式。
决策者需要有前瞻性
《财经》:在您看来,未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罗丝·卢金:未来的学生要有坚实的课程知识,同时这些知识学习是跨学科的,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不同学科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复杂的问题。未来还需要学生有情感智能,这样他们才能够去理解社会上其他人的情感状态,才能够彼此高效的合作,一起来解决问题。未来还需要人们更关注他们作为人,在这个世界上物理层面的理解,这样会改变他们学习、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果学生在所有这些领域里都实现了,他们就有了最关键的智能,就是准确的自我关注、感知自我。它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发现目标,在实现过程当中保持自信。我把这种智能称为“原智能”。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开发这样的原智能,所以更需要AI的帮助。
您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把高质量的教育提供给每个人,问题是每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有可能接受相同的教育吗?
罗丝·卢金:今后人们肯定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学习。可能大家不用上学,而是上网课,或者请私教来家里上课。但关键是,这需要非常强大的经济背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经济能力去支撑这样的学习方式,因此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体系来支持。
《财经》: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果,一种是减少社会不平等,另外一种可能是加剧社会不平等。
罗丝·卢金:我也非常担心这个问题。是否一定导致某种社会结果,这种结果是对还是错?其实,我们西方人并不会进行对错判断,而是回到事物的本质:如果人类真的需要AI技术,那么运用AI技术的底线在哪里?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运用的好,可能会减少社会不平等;如果运用不好的话,肯定增加社会不平等。
要减少社会不平等,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接受到很好的教育,都有机会享受均衡的社会服务。如果没有这样的社会福祉,那么AI技术确实有可能拉大教育的不平等。
《财经》:也就是说,要把教育放到更大的社会政策角度来观察?
罗丝·卢金:对,一定要有支撑性、合作性的社会政策。如果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我们就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将会是美好的未来。
《财经》:现在科技已经远远走在前面,而教育没有跟上。据您了解,国际教育界对于教育和科技的关系有没有一些基本的共识?
罗丝·卢金:在西方世界,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技术发展得非常快,而教育界对未来缺乏前瞻性。普华永道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其他领域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自动化的冲击,教育反而可能是最不容易受到自动化影响的行业。
《财经》:对于今天的教育者,好像是在浓雾当中开车,不知道周围的情况是什么样的,看不见自己在哪里。
罗丝·卢金:这种情况下,对于政策的决策者来说,前瞻性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决策者认为,之前拥有的教育系统对他们自己是合适的,所以他们不愿意去改变。他们不知道,大环境已经在改变。对二十年前来说,尽管现有的教育系统可能是好的,但不代表它对教育未来的、对人类的未来是好的。现代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扩展人类的智能和能力,可以从教育的源头赋能人类。决策者必须认识到,利用人工智能去开发新的教育系统,是21世纪以及未来教育的目标。
(编辑 | 苏琦)
(原文标题:《人工智能:从教育的源头赋能人类 | 专访世界人工智能教育学会会长》)
收录于哈希力量,手机站省略本文固定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