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聚集的无形的市场要素,不应被轻视
文库划重点:没人会问,一个工厂可以“去机床”“去机器人”“去工人”吗?但却会尝试用十个腰部网红替代一个头部主播。 有趣的是,平台、MCN觉得头部主播不创造价值,可以被替代,而在整个社会层面,社会舆论也觉得电商、直播不创造价值,可以被替代。
12月5日,东方甄选发布了一则有关“吉林行”的预热视频,在视频留言中,东方甄选的编辑留言并置顶称,董宇辉的小作文,多数由文案团队创作。编辑留言:“每一次小作文制作,都是主播在镜头前,背后是文案创作团队、拍摄团队、剪辑团队的小伙伴们,大家协作,才有了一篇篇专场小作文。”随后,编辑还与董宇辉有来有往地怼了起来。董宇辉说,小编“胡回复”,小编则说自己不是“胡回复”。
文案谁写的,并不重要。文案由团队创作,也是业内的基本操作。但一个小编辑,公开地这么叫板主播,说很多文案不是董宇辉写的,相当于是把董宇辉戳破了给人看。任何一个基层员工,都不敢这么和公司顶梁柱公开杠。所以,解释只有一个,这背后是公司在敲打董宇辉,告诉他,现在的局面并不是你一个人创造的,而是团队努力。
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成功了心态都会变,会在利益分配上发生争议,这不奇怪。商业纠纷往往因为利益分配,本质是各方讨价还价,而议价的基础,是对对方的估价。遗憾的是,往往都因为错估对方的价值,最终决裂,造成双输悲剧。
一方面,主播可能高估自己。直播带货现在已经高度专业化了,流量采买、选品都很重要,主播往往会低估这些环节的价值。而且,一个人的名气与带来利润的能力,是和平台合作的结果。如果真的决裂,主播的这种能力会打很大折扣。假设董宇辉离开东方甄选,且不说一定会有的竞业禁止之类的约定,他的所谓“丈母娘”(董宇辉的粉丝)只是声量大,人数未必多,起码比东方甄选的粉丝少很多。李子柒就是没认识到这一点,最后导致双输。
但在我看来,平台和MCN公司更可能低估头部主播的价值。
商业与交易是利润创造中最重要的一环,明星主播们创造价值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足以影响到公司。受此次小作文事件影响,12月13日,东方甄选盘中跌超12.32%,股价跌至27.4港元,较12月8日的市值蒸发超60亿港元。截至13日15时30分,东方甄选掉粉十万。
老板会向数据低头,所以俞敏洪会亲自向董宇辉道歉。但是,人总是想按自己的观念行事,哪怕代价惨重。更何况,当很多人都持有同样观念时,又多了从众效应的加持。
现在很多平台、MCN公司都在去头部主播化,开始重视扶持中腰部主播,培育新人主播。
淘宝2022年先后推出了新领航计划、引光者联盟、超级新咖计划、源力计划等4项主播政策,目标是支持2000个账号成交额翻倍、培育100个粉丝超百万的内容账号等。抖音通过单列全屏推送机制、智能分发权重机制、叠加推荐机制来实现去中心化。快手则基于“人”的非中心化的推荐机制,采用“去中心化”的流量体系,引入曝光上限和基尼系数来调控社区生态,对头部流量进行限流。
MCN公司也在做同样的事。董宇辉也正在淡出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将黄金时段让给顿顿、彤彤等主播。
公司都想去头部主播,是因为觉得可替代。这种商业思维的深层次观念基础是觉得主播不创造价值。受传统经济思维的影响,人们对价值创造的看法更偏向于实际的、实体的,认为非实物环节是容易被替代的。
所以,没人会问,一个工厂可以“去机床”“去机器人”“去工人”吗?但却会尝试用十个腰部网红替代一个头部主播。
有趣的是,平台、MCN觉得头部主播不创造价值,可以被替代,而在整个社会层面,社会舆论也觉得电商、直播不创造价值,可以被替代。平台、MCN想“去头部主播”,社会舆论想“去电商”“去平台”。以前中国流传所谓“淘宝不死,中国不富”,现在的平台、直播公司想着的也是“头部主播不死,公司不富”。
但实际上,董宇辉、李佳琦们真的很容易被替代吗?其实,互联网平台、MCN公司都面临这样一个反问:如果作为互联网电商发展中最耀眼的头部主播都容易被复制,可以被替代,进而被轻视,那么,整个互联网商业不也同样很容易被复制,可以被轻视吗?
直播是高度依靠主播的。然而,中国社会观念对市场无形的东西重视不够,觉得很虚。
电商的根本不是技术,不是商业模式,而是多年逐渐积累起来的消费习惯、消费心智、消费行为、消费意愿等这些无形的东西。同样的,主播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无形的,主播积聚人气、情绪并促成消费意愿的形成。这些东西,才是市场最宝贵的、最难以形成的东西。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收录于哈希力量,手机站省略本文固定网址